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天大的小事”,北京这条热线都为您办好!

姜岭 前线理论圈 2021-09-22
2019年,一条名为“12345”的市民服务热线牵动全市上下,“闻风而动、接诉即办”机制(以下简称“接诉即办”)成为城市运行的“晴雨表”、市民诉求的“呼叫哨”、党和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、领导决策的“参谋部”,在首都北京形成一道城市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的亮丽风景线。“接诉即办”是全市党建引领“街乡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改革(以下简称“吹哨报到”)的进一步深化,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,紧扣“七有”要求和“五性”需求,推进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机制创新,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的北京创造,是全市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。



建好12345热线,打造中枢服务平台


记住一个号码,办好一条热线,搞活一座城市。2019年1月1日,12345热线街乡镇业务正式开通,12345热线成为“接诉即办”工作的中枢,成为大抓基层的具体抓手。2019年以来,12345共办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205万件。一批市民集中关心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。在“2019年全国政务热线发展高峰论坛”上,北京12345荣获“2019年度最佳服务案例奖”。


推进多网融合,一号响应。2018年以来,北京按照“便民利民、应并尽并”原则,推进各类民生问题热线的清理整合,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、具有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的43条便民热线和专业部门热线全部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对接整合,打造综合型市民服务热线大平台,实现咨询、建议、举报、投诉“一号通”。整合诉求渠道,建设并完善涵盖“人民网”地方留言板、国家政务服务投诉与建议微信小程序、国办互联网+督查平台、政务微博、手机APP的统一的互联网工作平台,打造从耳畔到指尖的全方位服务热线。市民来电,件件有回音、事事有落实。从政府方便到群众方便,追求的是服务效果,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展示的是市委市政府的为民情怀。


完善直派体系,一单到底。12345热线街乡镇业务开通后,管辖权属清晰的群众诉求直派全市333个街乡镇,将其纳入“接诉即办”直派体系。按照市委要求,直派街道乡镇的诉求要闻风而动、全时响应、接诉即办,根据不同类型实施2小时、24小时、7天和15天之内反馈的四级响应机制。对于短期无法解决的复杂疑难问题,转入挂账系统,长期跟踪督办。对于点位不清晰或者职责有交叉的问题,派单给16区。对于涉及行业主管、政策调整的问题,派单给市级部门或公共服务企业,建立群众诉求市、区、街三级承办体系,大大缩短了受理反馈时间。2019年10月12日,12345热线正式开通企业服务功能,重点接办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与市政府服务、政策制定和执行等有关的咨询、诉求和投诉。通过热线反馈,对营商环境中的细节问题查漏补缺,推动“接诉即办”覆盖更多主体,提升政府服务水平,优化营商环境。


坚持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。建立《市民热线反映》“日通报、周汇总、月分析”机制,分析诉求热力图、分布类型、高频事项,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。加强“晴雨表”分析研判。对12345热线民意舆情进行动态监测、分析研判,将带有苗头性、风险性的诉求,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预警信息。通过对12345热线民生大数据的分析运用,推动建设以诉求量分析、类别分析、地域分析、考核排名、城市问题台账为主题的大数据分析决策子平台,实现全市热线受理数据汇总和统一分析运用。梳理形成违法建设、物业管理、群租房等11项专项整治问题清单,由市领导领衔推动解决,倒逼基层治理格局优化向好。“接诉即办”把市民群众从被管理的后台走向主动参与治理的前台,破解“上级看不见、基层不清楚、群众无处说”的管理空白点,推进共商共建共治共享,把群众的事真正落到实处,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。


打造政府与市民的民声线。数上见事,描绘线上动态的民情图。通过12345热线发现市民最关心、更期待解决的问题,以及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,将群众诉求聚焦到具体点位。事中寻律,搭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。坚持问题导向,通过12345热线“问政于民,问计于民,问需于民”,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。有一办一、举一反三,总结热线规律,对症下药,构筑市委市政府为群众服务的生命线。律下出序,打造违法违纪的曝光台。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,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投诉线索移送机制,市民的举报投诉,成为纪检部门发现线索的重要来源。序众成善,反映城市运行的晴雨表。梳理工作方法和创新思路,实现精准施策、精细化治理。


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。“接诉即办”是主动适应城市改革发展和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之举,以市民诉求为“哨”,“即办”中有“报到”,在“接诉即办”中体现“吹哨报到”的工作成效,形成基层治理的应急机制、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、打通落实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工作机制。实现群众诉求接诉即办,真正将群众诉求直接转化为“哨声”,缩短“吹哨—报到”周期,着力解决基层治理的抓落实难题。实践证明,接诉即办是最贴心的群众路线,以居民诉求为哨声,为基层治理带来了积极变化: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服务宗旨更加鲜明;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响应的机制,发挥作用更突出;实现一个号码一张单子办到底,社会效果更明显。变化就在群众日常的点点滴滴里,不知不觉间,改变的是邻里和谐,改变的是干群关系,改变的是党员作风。


责任主体落实,展现新时代的担当作为


“接诉即办”,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,破解超大城市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的有益探索,展现了新时代首都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。


以党建引领为工作核心。“接诉即办”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,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,是检验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能力水平的试金石,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、敢担当、善作为的有效途径。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,“接诉即办”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,他们主动从办公室走出来,走进街道社区、农村,走到群众身边,把机关党组织服务范围延伸到一线,把在职党员活动触角延伸至八小时以外,把初心使命转化为担当作为。“接诉即办”坚持党建引领,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,形成条块合力,逐步把公众、社会力量和党委政府的关系从“站着看”变为“跟着干”,推动了首都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

齐抓共管形成上下联动合力。市领导高位统筹,市委书记蔡奇亲自部署,多次研究推进“接诉即办”工作,每月主持召开区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。陈吉宁市长大力推动热线整合,专题研究调度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事项。市委市政府领导对11项群众诉求反映集中的专项整治问题领衔推进。市人大、市政协领导多次调研推进“接诉即办”工作。“书记抓、抓书记”的领导体系基本形成。各区党政一把手承担“接诉即办”工作主体责任,区委书记、区长亲自领导、指挥、协调、推动,对“接诉即办”工作进行高频次的调度分析。各街道乡镇一把手对12345热线直派的群众诉求亲自签办、督办。全市有关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主要领导指挥推动,各级党组织上下贯通,区域化党建、单位党建、行业党建多方联动,推动“接诉即办”快速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。


形成考核监督工作机制。坚持“一把尺子量到底”,探索建立以街道乡镇为主要考核单元,以“响应率、解决率、满意率”为主要指标的考评体系,建立“三率”考核排名机制。每月对全市333个街道乡镇、16个区、市级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的“三率”成绩,分为先进类、进步类、整改类和治理类四类进行排名通报,激励各单位攻坚克难、破解突出问题。对于依据法律法规不能在办理期限内解决的合理诉求,根据条块责任明确主责单位,给予最长6个月的承诺解决期,实行挂账入库、销账出库。“接诉即办”纳入政府年度绩效和抓基层党建考评。市纪委市监委针对“接诉即办”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室,直接对此项工作实施精准监督和执纪问责。建立快查快办机制和通报曝光工作机制,重点对“接诉即办”存在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损害群众利益、造成恶劣影响的问题,根据严重程度进行严肃执纪问责、通报曝光。从5月份开始,媒体反映问题、网络诉求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办理情况一并考评,倒逼各单位直面问题、研究问题、解决问题,督促新官理旧账。


以解决问题为治理导向。2019年5月31日,北京出台《关于优化提升市民服务热线反映问题“接诉即办”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要求围着群众转,奔着问题去,沉到一线干,到群众身边解决问题,在实践中不断完善“接诉即办”工作。围绕群众所需的“日常哨”,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闹心事。接诉即办,有人办、马上办、必须办,减少了中间环节,直接派单到基层,为老百姓的民生诉求打造快捷、高效的受理和反馈平台。围绕应急处置的“应急哨”,解决好社会治理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。围绕重点工作的“攻坚哨”,解决好政府的大事难事复杂事。发挥12345热线综合调度平台作用,破解社会治理的老大难问题,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合作共治格局。



到群众身边办好老百姓“天大的小事”


以群众获得感为检验标尺。只要真心为民办事,就没有办不成的事。当群众吹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“哨”,政府职能部门马上向基层报到、向一线报到、向群众报到,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。凡是市民投诉集中或矛盾突出的,都由书记市长亲自挂账协调解决。群众“天大的小事”成为强化基层治理的指挥棒。2019年,诉求解决率由1月的53.09%提升至10月的74.36%;诉求满意率由64.61%提升至85.39%。


把牢响应率,接诉即办和主动治理相结合。大城治理,究根结底,都是老百姓“天大的小事”。从群众关注的高频问题出发,加强共性问题研究,探索有效破解路径,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。在“接诉即办”直通街道乡镇的推广过程中,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实效,成为检验工作的标准,主动服务的工作氛围正在形成。接到12345工单,基层党员干部快速响应,主动到群众家中走访、了解情况,变以前被动等待为主动问需,变群众上访为主动登门服务,让群众路线真正走进千家万户。


巩固解决率,市民出题与政府答题相结合。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、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。通过解决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,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,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。基层党员干部闻风而动,以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,直奔一线、现场解决问题,确保了社区、农村治理的有序善治。通过“摸实情、办实事、抓实效”,细化接诉即办工作,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。


提高满意率,未诉先办和完善治理相结合。利用大数据分析总结“未诉先办”问题类型,在成诉前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为基层治理精准定位,找准发力方向。加强市区联动,围绕高频事项、高频地区持续发力,主动向前一步,以钉钉子精神,一单到底,推动形成“未诉先办”基层治理格局。基层社会治理“小事不出社区,大事不出街道”的氛围正在形成,各级党员干部眼睛向下的工作作风日益凸显。


城市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明显


工作导向发生明显变化。推行“接诉即办”以来,全市上下、各级党委政府围绕解决群众诉求,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、把工作力量沉到基层、把有关经费用到基层、把注意力聚焦到基层,市里相关工作抓到街道乡镇,区里工作抓到社区村,树立了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。各级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、工作模式都在发生着重要的改变,直插一线摸实情、精准对接解民忧,直接面对群众、倾听民声,到群众身边主动找问题、解决问题,做好政策法规的解读释疑,用真诚的沟通获得群众的理解支持,用过得硬的工作成果赢得了群众的真满意。


工作作风发生明显变化。各级党员干部对群众诉求“闻风而动”,直奔一线、现场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正在形成。基层党员干部将过去工作日值守接单改为7×24小时接单,随时响应群众诉求。更多的党员干部走到群众身边,或是解决问题,或是做好思想工作,大大缩短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距离。2019年10月份,全市“接诉即办”投诉率环比下降15%,信访量下降了40%,两组数字背后正是市民对政府工作满意率的大幅提升。


群众感受发生明显变化。“接诉即办”推动了城市治理重心下移,群众家门口的事、身边的事有人管、有人办了,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了解决,顺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。12345热线收到表扬电话达13132件,同比增加了71.08%,送锦旗的比2018年增加130%。特别是第一批主题教育开展期间,群众满意率提升近15个百分点。12345热线的社会影响力、群众认可度、群众依赖性明显提升,社会大众参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。


基层治理发生明显变化。街道乡镇“接诉即办”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,统筹调度能力不断增强。在理清属地和部门各方职责基础上,依托12345市民热线,通过信息化方式进行接单、派单、执行、督查、考核、评价,进一步推动条块关系重塑,优化权力运行机制。这大大减少了过去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沟通协调成本,有效减少了人情关系、隐形审批、隐形权力等对推动工作落实、解决群众问题的负面影响,更加精准聚焦城市治理的痛点堵点难点,给首都城市基层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。


基层创新创造活力明显增强。各区各部门不断创新完善“接诉即办”工作机制,切实办好群众身边事。如针对物业和老旧小区管理等老大难问题,全市范围内实施专项治理行动,研究制定物业管理条例,物业服务差、水平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。各级党组织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强化基层治理的指挥棒,主动作为、创新创造活力迸发,涌现出首接负责、“一网情深”模式、“未诉先办”“邻里议事厅”“摆桌子听意见”“有事请找我”“社区书记是最好的12345热线”等一批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。



本刊记者 姜岭

文章发表于《前线》杂志2019年第11期,原文标题《闻风而动 接诉即办——破解超大城市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北京创造》
责编:高斌
版式:山中石
监制:李爱玲
图片来源于北京日报公众号、网络
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:前线理论圈

 

点击图片下载前线客户端

或在应用商店搜索【前线杂志】



◆ ◆ ◆  ◆ ◆

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链接阅读

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


欢迎转发到朋友圈

点个“在看”吧!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